乐虎集团的官方网站 >资讯>企业之窗>正文

“机器换人”让开山缸套竞争优势长盛不衰

从z*初的650人到2012年的498人,再到现在的391人,而销售量不减反增、连年保持增长,是什么原因让原本在集团中显得有些“不起眼”的开山缸套公司又显现了活力?

“机器换人”! 缸套公司总经理徐凤龙如是解释。“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缸套公司不仅受困于用工难,还受困于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过高的问题,而‘机器换人’无疑为我们破解困局提供了一个极好的途径,省人就是省成本。缸套公司作为一家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企业因此在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在国内同行业企业普遍出现亏损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健康、良好的经营状态。”

走进缸套七金工,行业内z*先进的U型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的操作,“仅七金工的生产线改造,就减少了40%的劳动用工。”

开山缸套公司原来的汽缸套生产工艺比较落后,不仅劳动生产率低下,质量也不是太稳定。 2009年开始,公司全面推行“精益生产法”,对部分关键工艺进行“机器换人”,提高自动化水平和劳动效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09年9月,公司成立项目组,对气缸套采用精益生产法进行攻关,把原来气缸套单机金加工模式改为采用U型线方式进行流水作业。采用U型线生产方式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机器换人”提高了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单条生产线人数从10人减少到6人,班产数量从320只提高到450只,解决了以前生产现场大量在制品、设备利用率不足、产品质量问题发现滞后等一系列不足。U型线精加工采用数控车床,劳动强度相对较低;编程对刀、质量管理实行班长负责制,员工经基本培训后就可上岗操作,解决了现形势下招工难、用工难问题。

还有自动珩磨机、光纤打标机等一系列新设备的采用都为缸套公司的生产管理带来了崭新的变化

接下来,随着缸套公司异地技改搬迁的完成,开山缸套公司还将在大洲基地投入使用多工位离心浇注机。多工位离心浇注机的采用将极大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由于自动化程度高,工人的操作误差也会减少,毛坯的机械性能、尺寸都会有更好的控制。

截止2013年8月,与改造前的2009年同期相比,缸套公司员工人数减少了39.85%,人均产量上升了62.59%,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79.12%。依靠“机器换人”,缸套公司在各项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的艰难环境下,开始重新绽放勃勃生机。

缸套公司“机器换人”的成功经验还启发了集团内其他公司的技改思路。开山压力容器公司开始着手在同样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电焊车间采用先进的“焊接机器人”,据悉,这项技改将极大减少对熟练焊工的依赖,提高自动化水平,也将更有利于质量的管控。

随着我国人力成本的不断增加,依靠较低的劳动力价格取得竞争优势已经难以为继。在一些产业,依靠设计创新、技术优势提升竞争优势是一个比较艰难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积累期,而“机器换人”无疑是易学易用、见效相对较快的升级捷径。“机器换人”也是我们开山集团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当然,投资机器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如果忽视员工素质的提升,也会限制“机器换人”红利效应的发挥。“设备购买时的选择,购买后的调试、使用和日常维护,都对员工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劳动者素质,将是机器换人后的又一个新课题。”徐凤龙总经理提出了“机器换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核心问题。


标签: 缸套长盛不衰竞争优势机器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