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虎集团的官方网站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制造业要素成本不断上涨,制造业长期依赖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逐步消失。而且,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这要求我国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近来,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国发〔2016〕48号),各省市也纷纷出台降成本方案,可见,降低制造业成本已到了关键阶段。

我国制造业成本的变化趋势
1、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城镇制造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为12671元,2015年为55324元,名义年均增速达13.1%。其中,自2011年以来同比增速下降。我国z*低工资标准不断上调。如,不同地区z*低工资标准均有不同上升,上海由2003年的570元上升到目前的2190元,青海由330元上升为1270元,河北由420元上升为1380元。我国社会保障缴费比例较高,未来将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目前,我国的这一比例占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33%~40%。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将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以及失业保险总费率。
2、税费成本负担依然较重
当前,我国一般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我国全面推行“营改增”,制造业增值税z*高税率为17%,属于增值税率中z*高一档。企业还需要缴纳各种缴费项目、收费,各类行政审批和费用支出,如城市建设费、教育费附加等。当前,我国已经出台多项税费优惠以及取消乱收费措施。如,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年应纳税所得额标准由低于1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含);去年10月,国家层面已累计取消了42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实际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部分收费合规合法,但收费标准不合理。
3、融资成本压力较大
当前,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企业融资成本一般比基准利率上浮20%—30%,通过信托产品融资上浮100%,达10%—15%,通过担保公司为15%—30%。企业融资的非利息支出占比已接近50%。2014年,工业企业的利息支出占利润收入的比重为20.25%。《2015年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显示,认为“融资成本高”的企业占66%,较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66%的企业反映“资金压力紧张”。
4、能源原材料成本有所下降
2001—2011年,我国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企业原料成本不断上升。从企业购进价格指数来看,燃料动力类购进价格平均每年上涨幅度达7.51%,铁矿石等黑色金属材料平均每年上涨4.95%,有色金属材料类每年上涨7.11%,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自2012年以来,大部分原材料价格出现下降。我国多次下调工业用电价格。2015年4月,国家将工商业销售电价下调1.8分钱,2016年1月1日,下调3分钱。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时段电价存在一定的差异。以1—10千伏为例,上海每千瓦时约1.2元,内蒙古约为0.5元,河南约为0.6元。
5、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整体上,我国物流费用水平仍然较高。目前,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为20%—40%。近年来,我国工业品物流费用增速有所放缓,费用仍较高。部门之间存在分割现象,铁路、水路等基础设施之间尚未完全实现无缝对接。如,湖北沿长江有17个主要港口,仅有6个港口与铁路接轨。物流成本中相当一部分是路上各种收费,我国收费公路运输量在总公路运量中占70%~80%。
6、土地成本不断攀升
2015年,以2000年为基期的重点城市的工业用地价格指数达197。不同区域工业地价存在差异。2016年第二季度,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的工业平均地价为771元/平方米,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工业平均地价分别为966元/平方米、1187元/平方米、751元/平方米。
制造业成本的国际比较
1、劳动力成本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明显低于发达国家,高于东南亚等国家。德勤的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的制造业劳动力平均成本为每小时38美元,德国为40.5美元,日本为24美元,英国为31.2美元,韩国为20.7美元,印度为1.8美元,中国为3.3美元,墨西哥为6.2美元。印度尼西亚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比中国低约1/5。
2、税费成本
中国的企业所得税处于中等水平。2015年,美国的企业所得税达到39.5%,印度为34.6%,日本为33.1%,德国为33%,中国为25%,马来西亚为25%,印度尼西亚为25%,泰国为20%,越南为20%。一般来说,许多国家对企业税收优惠都有相关规定。中国增值税税率偏高。目前,美国不征收增值税,韩国增值税税率为10%,印度尼西亚为10%,越南为10%,马来西亚为6%,日本为5%。
3、能源成本
中国能源成本仍高于美国、俄罗斯、巴西等能源大国。中国工业电价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014年,OECD成员国工业平均电价为每千千瓦时123.88美元。中国的平均电价是美国的两倍。越南的工商业用电为0.024—0.11美元/度。2013年,柬埔寨的电价平均为0.2美元/度,工业用电量不同则价格不同,每月用电在45000—130000千瓦时,价格为0.15美元/度。
4、物流成本
中国的物流成本仍高于发达国家,总体上好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基础设施较为健全,物流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物流成本较高,如老挝交通封闭、基建落后,被称为“陆锁国”。2015年,中国物流总额与GDP的比率为16.0%,q*的平均水平为11.7%,美国为8.3%,日本为8.5%,越南为25%,印尼为24.5%,泰国为14%。
5、土地成本
中国工业用地价格在q*处于中等水平。当前,中国主要城市的工业用地平均价格为771元/平方米,日本z*低为614元/平方米、韩国z*低为903元/平方米、越南约为280元/平方米、泰国约为765元/平方米,美国旧金山约为50美元/平方米左右,美国西部地区为20美元/平方米左右。越南工业用地资源丰富,上万顷工业用地由于各种原因闲置。
6、融资成本
当前,中国中长期贷款基准利率为4.9%,日本长期贷款利率为0.95%,韩国约为3%;部分纺织企业从新加坡、香港等地银行的贷款利率为2%—3%,欧美等发达国家融资成本更为低廉。东南亚国家融资成本较高,如柬埔寨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较窄,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等服务很困难,借款期限短、利率高;印尼国有银行投资贷款基准利率为10.89%。
进一步降低制造业成本的对策建议
推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我国人口的刘易斯拐点已现,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应培养新型的劳动人口,以劳动力质量代替数量,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一是优化生活保障。缓解阶段性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完善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收益的分享比例,高层次人员可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三是鼓励创新创业。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进一步减轻制造业企业税费负担
一是进一步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减少行政性收费项目。二是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积极推进结构性减税,完善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落实小微企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高新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降低制造业的增值税税率,建议将17%的税率至少降低一个百分点。
降低物流成本
一是建立衔接顺畅的运输网络,形成通畅、经济便捷的跨区域物流大通道;提升交通物流枢纽服务水平,提高枢纽节点畅通度,完善物流体系。二是推进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推动跨运输方式、跨部门、跨区域、跨国界的信息互联共享;积极推进“互联网+物流”,鼓励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三是改革公路收费制度。降低部分路段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实施分时段差异化收费。
强化企业内部成本管理
企业应加强内部成本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是完善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体系。增强现代成本管理意识,采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如战略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等。提高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二是加强资源能源集约利用。企业积极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完善定额管理,推进资源能源高效循环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乐虎集团的官方网站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制造业要素成本不断上涨,制造业长期依赖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逐步消失。而且,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这要求我国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近来,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国发〔2016〕48号),各省市也纷纷出台降成本方案,可见,降低制造业成本已到了关键阶段。
我国制造业成本的变化趋势
1、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城镇制造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为12671元,2015年为55324元,名义年均增速达13.1%。其中,自2011年以来同比增速下降。我国z*低工资标准不断上调。如,不同地区z*低工资标准均有不同上升,上海由2003年的570元上升到目前的2190元,青海由330元上升为1270元,河北由420元上升为1380元。我国社会保障缴费比例较高,未来将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目前,我国的这一比例占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33%~40%。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将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以及失业保险总费率。
2、税费成本负担依然较重
当前,我国一般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我国全面推行“营改增”,制造业增值税z*高税率为17%,属于增值税率中z*高一档。企业还需要缴纳各种缴费项目、收费,各类行政审批和费用支出,如城市建设费、教育费附加等。当前,我国已经出台多项税费优惠以及取消乱收费措施。如,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年应纳税所得额标准由低于1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含);去年10月,国家层面已累计取消了42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实际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部分收费合规合法,但收费标准不合理。
3、融资成本压力较大
当前,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企业融资成本一般比基准利率上浮20%—30%,通过信托产品融资上浮100%,达10%—15%,通过担保公司为15%—30%。企业融资的非利息支出占比已接近50%。2014年,工业企业的利息支出占利润收入的比重为20.25%。《2015年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显示,认为“融资成本高”的企业占66%,较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66%的企业反映“资金压力紧张”。
4、能源原材料成本有所下降
2001—2011年,我国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企业原料成本不断上升。从企业购进价格指数来看,燃料动力类购进价格平均每年上涨幅度达7.51%,铁矿石等黑色金属材料平均每年上涨4.95%,有色金属材料类每年上涨7.11%,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自2012年以来,大部分原材料价格出现下降。我国多次下调工业用电价格。2015年4月,国家将工商业销售电价下调1.8分钱,2016年1月1日,下调3分钱。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时段电价存在一定的差异。以1—10千伏为例,上海每千瓦时约1.2元,内蒙古约为0.5元,河南约为0.6元。
5、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整体上,我国物流费用水平仍然较高。目前,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为20%—40%。近年来,我国工业品物流费用增速有所放缓,费用仍较高。部门之间存在分割现象,铁路、水路等基础设施之间尚未完全实现无缝对接。如,湖北沿长江有17个主要港口,仅有6个港口与铁路接轨。物流成本中相当一部分是路上各种收费,我国收费公路运输量在总公路运量中占70%~80%。
6、土地成本不断攀升
2015年,以2000年为基期的重点城市的工业用地价格指数达197。不同区域工业地价存在差异。2016年第二季度,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的工业平均地价为771元/平方米,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工业平均地价分别为966元/平方米、1187元/平方米、751元/平方米。
制造业成本的国际比较
1、劳动力成本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明显低于发达国家,高于东南亚等国家。德勤的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的制造业劳动力平均成本为每小时38美元,德国为40.5美元,日本为24美元,英国为31.2美元,韩国为20.7美元,印度为1.8美元,中国为3.3美元,墨西哥为6.2美元。印度尼西亚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比中国低约1/5。
2、税费成本
中国的企业所得税处于中等水平。2015年,美国的企业所得税达到39.5%,印度为34.6%,日本为33.1%,德国为33%,中国为25%,马来西亚为25%,印度尼西亚为25%,泰国为20%,越南为20%。一般来说,许多国家对企业税收优惠都有相关规定。中国增值税税率偏高。目前,美国不征收增值税,韩国增值税税率为10%,印度尼西亚为10%,越南为10%,马来西亚为6%,日本为5%。
3、能源成本
中国能源成本仍高于美国、俄罗斯、巴西等能源大国。中国工业电价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014年,OECD成员国工业平均电价为每千千瓦时123.88美元。中国的平均电价是美国的两倍。越南的工商业用电为0.024—0.11美元/度。2013年,柬埔寨的电价平均为0.2美元/度,工业用电量不同则价格不同,每月用电在45000—130000千瓦时,价格为0.15美元/度。
4、物流成本
中国的物流成本仍高于发达国家,总体上好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基础设施较为健全,物流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物流成本较高,如老挝交通封闭、基建落后,被称为“陆锁国”。2015年,中国物流总额与GDP的比率为16.0%,q*的平均水平为11.7%,美国为8.3%,日本为8.5%,越南为25%,印尼为24.5%,泰国为14%。
5、土地成本
中国工业用地价格在q*处于中等水平。当前,中国主要城市的工业用地平均价格为771元/平方米,日本z*低为614元/平方米、韩国z*低为903元/平方米、越南约为280元/平方米、泰国约为765元/平方米,美国旧金山约为50美元/平方米左右,美国西部地区为20美元/平方米左右。越南工业用地资源丰富,上万顷工业用地由于各种原因闲置。
6、融资成本
当前,中国中长期贷款基准利率为4.9%,日本长期贷款利率为0.95%,韩国约为3%;部分纺织企业从新加坡、香港等地银行的贷款利率为2%—3%,欧美等发达国家融资成本更为低廉。东南亚国家融资成本较高,如柬埔寨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较窄,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等服务很困难,借款期限短、利率高;印尼国有银行投资贷款基准利率为10.89%。
进一步降低制造业成本的对策建议
推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我国人口的刘易斯拐点已现,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应培养新型的劳动人口,以劳动力质量代替数量,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一是优化生活保障。缓解阶段性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完善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收益的分享比例,高层次人员可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三是鼓励创新创业。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进一步减轻制造业企业税费负担
一是进一步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减少行政性收费项目。二是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积极推进结构性减税,完善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落实小微企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高新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降低制造业的增值税税率,建议将17%的税率至少降低一个百分点。
降低物流成本
一是建立衔接顺畅的运输网络,形成通畅、经济便捷的跨区域物流大通道;提升交通物流枢纽服务水平,提高枢纽节点畅通度,完善物流体系。二是推进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推动跨运输方式、跨部门、跨区域、跨国界的信息互联共享;积极推进“互联网+物流”,鼓励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三是改革公路收费制度。降低部分路段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实施分时段差异化收费。
强化企业内部成本管理
企业应加强内部成本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是完善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体系。增强现代成本管理意识,采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如战略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等。提高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二是加强资源能源集约利用。企业积极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完善定额管理,推进资源能源高效循环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