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虎集团的官方网站 >杂志精华>正文

行星式流体能量转换结构密封难点分析<一>

   【乐虎集团的官方网站 】密封润滑一直是回旋容积式流体机械的老大难问题,涡旋式、罗茨式、螺杆式、齿轮式、滑片式等众多主流结构形式,可补偿的密封问题(接触密封)均难理想解决,采用较多的主要是非接触式的微间隙密封(效果有限),或者牺牲密封性能放弃补偿,机械性能难以充分发挥。
 
  “行星式流体能量转换结构”属于一种容积式的回旋结构(结构原理详见《nianxiangyuan 》杂志2019年第10期),其结构对称、转子同心旋转、行星辊平动公转,在冷却(必要时可通过输出轴、转子、行星辊轴及行星辊形成冷却道,后同)、密封、润滑等方面均存在较理想的实施条件,虽看似复杂,但效果佳、磨损小(行星辊多个密封件分段轮流负责密封),在大流量、高压差等方面具有较明显优势(图1为轴向剖视图,图2为径向剖视图,图3为工作腔轮廓线图,图4为行星辊横截面轮廓线图)。下面重点从主要密封件通过性、受力、控制、润滑等方面做一些粗略性探讨。
行星式流体能量转换结构密封难点分析<一>
行星式流体能量转换结构密封难点分析<一>
行星式流体能量转换结构密封难点分析<一>
行星式流体能量转换结构密封难点分析<一>

行星式流体能量转换结构密封难点分析<一>
行星式流体能量转换结构密封难点分析<一>

  一、密封件通过性分析:
 
  为增强密封效果及强度,M、D、G点密封件接触密封处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倒圆处理,这会破坏相应型线,亦破坏了密封件在该“三点相遇”时的通过性(说明:若未指明,文中D点通指与D1、D2、D3、D4点相关的点,M点通指M1、M2点,G点通指与G1、G2、G3、G4点相关的点,后同)。
 
  “三点相遇”(图7、图8)出现在行星辊经过M1点的过程中,仅需在D1、M1、D2三个密封点中保留M1点的密封性能,即可确保D1、D2点密封件与M1点密封件之间相互避让、平滑过渡(避免严重挤压、碰撞)。下面就“三点相遇”、行星辊圆弧面(包括D点)密封件顺利通过G点进入转子腔槽做一些粗略探讨(若未特别说明,行星辊上密封件的常态均为“常凸”,后同)。
行星式流体能量转换结构密封难点分析<一>
行星式流体能量转换结构密封难点分析<一>
 
  1.D点运动特性
 
  图5所示,结合图3,行星辊D1点运动轨迹是以(a、b)为圆心、行星辊轴心轨迹半径R1为半径的圆(D2、D3、D4点轨迹圆的圆心分别为(-a、b)、(-a、-b)、(a、-b),半径均为R1),D1点只负责从M1点到B1点这段定子内壁曲面的密封(第一曲线16对应的曲面),大约相当于定子内壁圆周的六分之一(D1点密封件磨损会大大降低)。
 
  在M1点时(转子顺时针旋转,后同),D1点运动方向为其轨迹圆在M1点的切线方向(图6),其速度v在横坐标的分量为vx、纵坐标的分量为vy,为避免D1点与M1点的密封件之间出现强烈挤压或碰撞,确保它们侧向滑过(可适度挤压),须适度控制它们之间接触的方式及时机。
 
  2. M、D、G点密封件通过性
 
  由于M、D点密封件接触面外形均不是理论型线,其接触点均不是理论上的点,客观上M、D、G三点只是近似的靠近,不可能真正三点合一的接触,密封件之间的合理避让尤为重要,当然,M、D点密封件接触面的外形须合理设计。
 
  M1点从G1点过渡到D1点:G1点运动到M1点时(图7),D1点密封件弧形接触面可略低于M1点(视设计要求而定)、即D1点延时出现(避免两点过早相遇),同时,被约束在G1点附近转子腔槽内的D1点密封件(如滚针、密封角等)只能随转子的旋转(顺时针方向,后同)而逐渐被释放,可确保D1点与M1点的密封件之间侧向平滑过渡,避免正面接触、挤压;
 
  M1点从D1点过渡到行星辊凹面:此时D1点密封件型面需适度突破行星辊凹面,以免M1点密封件与行星辊凹面之间出现碰撞;
 
  M1点从行星辊凹面过渡到D2点:此时(图8)M1、D2点密封件分别受定子内壁及行星辊凹面型线限制,密封点逐渐靠近理论位置,可大大提升通过性,确保其与M1点密封件之间侧向平滑过渡;
 
  M1点从D2点过渡到G2点:此时须确保D2点密封件略高于G2点,以便M1点平滑过渡到G2点。
行星式流体能量转换结构密封难点分析<一>
 
  在行星辊经过M1点附近时(图10),理论上至少存在双重密封(进出口分别位于M1点两侧一定距离外),即M1点与行星辊凹面(第23曲线对应的曲面)之间的密封、D1点与第一曲线对应的曲面之间的密封、或D2点与第二曲线对应的曲面之间的密封,此时,只需保留M1点与行星辊凹面之间的密封即可,这为解决D1点、D2点密封件顺利通过M1点密封件提供了便利条件。
 
行星式流体能量转换结构密封难点分析<一>
  3.行星辊圆弧面密封件(包括D点)进入转子腔槽的通过性
 
  若行星辊圆弧面密封件的常态为 “常凸”(突破行星辊圆弧面实际型线):
 
  转子腔槽型线直径略大于行星辊密封件常凸外沿直径时,可确保行星辊圆弧面密封件顺利通过G点,仅需在转子腔槽内适当位置修正型线以确保密封效果;
 
  转子腔槽型线直径略小于行星辊密封件常凸外沿直径时,须通过“液压控制孔”对行星辊圆弧面密封件进行时时控制(详见“密封件控制”),才能确保其顺利通过G点。
 
  4.型线修正
 
  定子内壁M点附近、以及行星辊D点附近的理论型线均呈较尖锐的角度,不适宜密封件接触点外形。为确保密封效果及通过性,M点及D点密封件接触面外形须进行类似圆弧形的平滑处理(会突破其理论型线,如滚针等,图9),但这又会导致密封件实际外形与对应密封面的理论型线之间不匹配,出现极小范围的突破,所以必要时可对M点附近型线,以及D点附近行星辊凹面型线(或全部凹面)做相应修正(这里不深入探讨任何具体的型线修正方案,后同)。另外:
 
  G1点附近转子腔槽内壁型线适度修正,确保D1点密封件与M1点密封件之间侧向、平滑过渡;
 
  G1点附近转子圆周面型线适度修正,确保M1点密封件从G1点圆周面平滑过渡到D1点密封件;
 
  G2点附近转子腔槽内壁型线适度修正,确保D1点密封件顺利进入G2点附近转子腔槽、并减轻D2点密封件与M1点密封件之间的挤压强度;
 
  G2点附近转子圆周面型线适度修正,确保M1点密封件从D2点密封件平滑过渡到转子圆周面;
 
  转子腔槽内壁适当位置型线修正(图11),确保行星辊圆弧面在腔槽内的密封效果。
行星式流体能量转换结构密封难点分析<一>
 
  须注意的是,D点位于M点附近时(图10),M点附近定子曲面对应曲线与D点附近行星辊凹面对应曲线之间相距极近、几乎重叠,须避免密封件及其附件(滚针夹等,后同)对相关型面以及该部分型面相互之间的接触挤压。
 
  二、密封件
 
  作为流体机械,应用环境极其复杂,对密封件的要求各异,这里仅就滚针、密封片、密封角(D点)、密封块、齿形密封条等做一些粗略性探讨(图12)。
行星式流体能量转换结构密封难点分析<一>
 
  对于行星辊圆弧面(图3:第22、24曲线对应的圆弧面),其经过定子内壁底部圆弧面(图3:第17、20圆弧线对应的圆弧面)时,行星辊圆弧面上每次均有1-3个密封件同时参与密封(图13:滚针或密封片),每个密封件仅需负责极短距离的密封,密封效果好,磨损极小。
 
  1.滚针
 
  滚针是具一定自润滑功能的圆柱体(必要时可增设轴向补偿),可将滑动摩擦适度转化为滚动摩擦,滚针最好与滚针护垫配套使用(滚针护垫上开设有润滑油槽),既保护滚针又方便滚针润滑,必要时可增设辅助滚针(控制润滑油供应量,隔热保护润滑油)。若行星辊上滚针的常态设为常凸(凸出行星辊圆弧面),必要时需与滚针夹(图12)配套使用,以便滚针及时回缩控制(及时凹进行星辊圆弧面,以免滚针与G点发送碰撞)。
 
  优点:滚动摩擦小,润滑方便,对定子内壁面磨损小,方便在不同密封件之间(M点与D点)相互避让、平滑过渡。对于大直径流体机械结构,滚针内部还可开设冷却孔。
 
  缺点:结构相对较复杂,滚针直径不宜太小,较占用位置空间,制约整体布局;滚针与滚针槽(夹)口唇部内壁之间属滑动摩擦,存在一定磨损,严重时会影响口唇部强度;滚针槽(夹)口唇部难以冷却,高温时会出现油污(少量油污对口唇部具保护作用),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滚针转到;滚针会对滚针槽(夹)口唇部频繁挤压,对材料强度要求较高。
 
行星式流体能量转换结构密封难点分析<一>
  2.密封片
 
  密封片横截面呈矩形,密封接触面须适度倒圆,可用于M点、行星辊D点及圆弧面,必要时可增设轴向补偿(菱封等),行星辊上的密封片须增设防脱卡(图16),限制其外移程度,防止其过分脱出或脱离行星辊。
 
  优点:密封件本身结构简单,成本低,密封效果好,控制容易,耐用。
 
  缺点:滑动摩擦相对较大,M、D点密封件接触面外形可能因磨损而改变(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密封效果),行星辊圆弧面密封片润滑、控制较复杂(详见“密封件控制”、“密封件润滑”)。
 
  3.密封角
 
  密封角是D点专用密封件(图14),设有防脱卡,其密封接触面为圆形(与D点旁的两条圆弧线相切),右侧型线为行星辊圆弧面的理论圆弧线(须视情况而定),弧线长度须确保D1点密封件与M1点密封件之间侧向、平滑过渡(避免密封角过早从卡槽外移);左侧型线为行星辊凹面的理论圆弧线(须视情况而定),弧线长度须确保M1点密封件从D1点密封件平滑过渡到行星辊凹面。
 
  基于以上要求,应满足条件:β<α,α为密封角右侧圆弧线相对于行星辊轴心的夹角,β为密封角左侧圆弧线相对于D1点轨迹圆心的夹角(图14)。
行星式流体能量转换结构密封难点分析<一>
 
  优点:结构简单,方便M1点密封件与D1、D2点密封件之间侧向平滑过渡,以及M1点密封件在D1、D2点密封件与行星辊凹面之间平滑过渡。
 
  缺点:加工、润滑难度偏大,圆弧形接触面可能会因长期磨损而变得尖锐,影响密封效果。
 
  4.密封块
 
  密封块主要应用于行星辊圆弧面(一个或多个),横截面类似于矩形、或T型等,比普通密封片宽,可减少密封件数量,降低润滑油消耗(润滑油喷射量不易控制,可减少喷射次数),方便控制,不过。须注意密封块过宽对其卡槽的侧向挤压,以及密封块自身的侧向强度。
 
  必要时,可在密封块表面适当位置开设润滑油喷口、压力平衡孔等。
 
  5.齿形密封条
 
  齿形密封条是一种外沿呈齿形状的弧形密封条(图12),可在行星辊轴向进行补偿,在径向上可视情况确定是否进行补偿。是行星辊圆弧面的第一道密封件(图15、图16),既负责行星辊端面的密封,又负责行星辊圆弧面密封件之间在端部空隙处(径向移动产生的空隙)的密封。
 
行星式流体能量转换结构密封难点分析<一>
行星式流体能量转换结构密封难点分析<一>
  6.行星辊端面密封
 
  行星辊端面位置有限,情况复杂,在密封方面需要同时考虑到:行星辊端面四周密封(包括齿形密封条)、行星辊端面润滑油道、至行星辊内部的润滑油通道、密封件液压控制油道、端面润滑油保护墙(密封条)。对于发动机,必要时还可能设置多道润滑油保护墙。当然,行星辊端面密封、润滑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图15、16属于在密封、润滑、冷却、控制等方面的示意图。

来源:本站原创

标签: 能量转换流体行星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Baidu
map